目今,文化在经济生长和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立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增强企业文化建设,既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微观层面的体现,又是企业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实现可连续生长的重要途径。
关于文化的内涵,人们有众多差别的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体现为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受其影响和熏陶,人们自觉自愿地遵循特定的价值取向。这种渗入骨髓的自觉行为模式体现在特定的企业中,就组成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在不易察觉的层面上,它代表着企业成员的基本价值看法;而在容易察觉的层面上,则体现为企业的行为方法或经营作风。真正起作用的企业文化是价值主张与行为模式高度统一的文化,它关于企业成员具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喊在嘴上,而应融入与企业焦点价值主张高度一致的治理行动中。正如曾任ibm总裁的小托马斯·沃森在《事业与信念》一书中所言,为了生存下去和取得乐成,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具备一整套健全的信念,将这些信念作为接纳一切政策和步伐的前提,并踏踏实实地严守这些信念。
增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通过对员工恒久潜移默化地爆发作用,引导员工对企业所提倡的价值看法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反应,从而使企业形成积极、向上、相助的气氛,并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治理本钱。以制度为代表的种种治理“硬”手段的运用,必须以文化为基础,建立在对企业价值看法的认可、流传、共享的基础上。一些企业之所以强调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目的就在于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员工实现企业配合愿景的自觉性。增强企业文化建设,一个要害环节是企业高管团队尤其是“一把手”对企业所提倡的价值看法及其运用效果予以高度认同,并积极向宽大员工施加影响,使他们形成对这些价值看法的认同感,在企业中形成践行这些价值看法的良好气氛。这就要求企业高管团队一方面注重率先垂范,在治理历程中主动推行这些价值看法,通过身体力行给员事情出良好示范;另一方面努力成为企业文化的积极流传者,通过开展企业文化运动或者组织相关主题培训,广泛向员工流传企业文化理念。
增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制度等治理“硬”手段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管住员工的不规范行为,使企业在高层治理者所期望的轨道上运行,也可能束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立性,使企业在面对庞大多变的情况时缺乏灵活应变能力。而企业文化对员工价值取向及行为方法的规范则有更大的弹性,能够使企业坚持强劲的立异动力。由于历史和生长阶段的原因,我国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包括国际市场竞争中对实施低本钱战略有着很是强烈的偏好,结果在国际工业链中处于较为倒运的位置。而基于企业文化的竞争有助于企业挣脱低价格造成低利润、低利润导致低投入、低投入使得企业越发依赖低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使更多的企业依靠立异驱动逐步在国际市场确立自己的差别化竞争优势,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我国尽快从工业大国生长成为工业强国。
(本文章摘自10月15日《人民日报》 作者: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