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务院国资委官网
浏览量:
宣布时间:2015-09-18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再起的重要力量。深化国有企业革新是全面深化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的生长与坚持党的领导密不可分,增强党组织对国企的领导,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革新和生长的基础包管。近期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革新的指导意见》为如何增强和革新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指明了偏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在深化国有企业革新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有人认为,国有企业是一个特殊领域,现在搞市场经济,要听市场的,不可听党的,和市场坚持高度一致才是“硬原理”。更有甚者,有人果真说党不应该加入国有企业革新,党管企业倒运于革新的进一步深化。这种看法是极其过失的。国有企业姓“党”名“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管好国有企业。党不但要管国有企业,并且一定会管好国有企业。党管国有企业要求国有企业要和党中央坚持一致。一是深化国有企业革新要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指导,特别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要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革新、深化国有企业革新的讲话精神,用这些讲话精神统一国有企业治理者的思想。二是深化国有企业革新要和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革新的决策安排坚持高度一致。“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正加入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担负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革新”;“积极生长混淆所有制经济”等等都是党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革新的重要安排,全面深化国有企业革新必须以此为依据,并坚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样才华把全面深化国资国企革新不绝引向深入。
在深化国有企业革新中增强党的思想领导。目今,一些包括国有企业治理者在内的干部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底线。这些问题的保存说明增强党的思想领导,增强宽大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党员干部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迫在眉睫。在深化国有企业革新中增强党的思想领导首先就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使他们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要领论,想问题、作决策、效劳情都能立足于配合的思想基点。要对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经常进行党的路线目标政策的教育,努力使他们深刻领会和掌握党的路线目标政策的精神实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成为党的路线目标政策的积极拥护者和忠实执行者,自觉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斗争。其次要切实加大对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真正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精准掌握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精髓,学会透过现象看实质,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外地化、实践化;真正坚持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坚实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门路,更清醒地面对所面临的社会矛盾问题,更自觉地增强自身建设,在社会政治方面有远大的目标,在党性修养方面要有严格的锤炼,在品德品格方面要有高尚的追求;真正坚持对革新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有企业革新的坚定信心,充分认识现阶段的生长门路、生长阶段、基础任务、生长动力等,不犹豫,不彷徨,不怕困难,迎接挑战,接受挑战,致力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再起。
在深化国有企业革新中增强党的组织领导。目今,一些企业党组织对如何有效加入决策,发挥政治焦点作用,感应困惑。有人认为党管干部束缚手脚,国有企业不可自主选拔任用人才。尤为突出的是国有企业保存的糜烂问题造成了大宗国有资产流失。这些问题说明,在深化国有企业革新历程中必须增强党的组织领导。首先要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革新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事情机构同步设置,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事情对接,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革新中获得体现和增强。要把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事情任务纳入企业的治理体制、治理制度、事情规范之中,使党组织的政治焦点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要妥善处理党组织与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关系,形成党组织与公司治理结构职责明确、有机融合、运转协调的新型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其次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把增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职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治理者以及经营治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把组织考察推荐与市场化选聘经营治理者相结合,使企业经营治理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绝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再次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担负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深入开展党规党纪教育,严肃核办种种违纪违法案件,着重增强对企业主要卖力人和要害岗位的监督,对企业领导班子决策和用人的监督,对企业投资、财务治理、产品销售和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企业改组改制和产权变换交易等权力运作重要环节的监督。要把党组织监督与监事会监督、职代会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协力。
(本文章摘自9月17日《经济日报》 原文作者: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