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环球官网

NEXT
PREV
[中国电力报]哈锅二次再热锅炉技术国际领先
来源: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时间:2016-11-25 点击数:
 

UG环球·(中国区)官方网站

11月9日 ,由UG环球官网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锅”)自主研制的华能莱芜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2号机组锅炉一次性满负荷通过168小时试运行 ,再次印证了哈锅二次再热技术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为二次再热技术在海内推广应用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 ,哈锅自主研发的“100万千瓦品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塔式锅炉研制及应用”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级结果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倪维斗、秦裕琨、岳光溪等11位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哈锅自主研发的100万千瓦品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塔式锅炉技术立异显著 ,具有突出的高效率、低排放等优势 ,抵达了国际领先水平。

二次再热锅炉技术性能稳定可靠

哈锅自主研制的莱芜电厂百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塔式锅炉1号机组于去年12月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 ,今年7月完成性能考核试验 ,机组发电效率为48.12% ,发电煤耗为255.29克/千瓦时 ,供电煤耗为266.18克/千瓦时 ,三项指标划分优于目今世界最好水平0.3%、1.51    克/千瓦时、0.32克/千瓦时 ,均刷新了世界纪录 ,是目前世界上效率最高、能耗最低、指标最优、环保最好的火电机组 ,一举成为世界绿色煤电的标杆机组。


凭据年运行5500小时盘算 ,与通例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最优机组相比 ,该机组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74万吨 ,二氧化碳减排27.5万吨 ,二氧化硫减排102吨 ,氮氧化物减排94吨 ,机组节能减排效果越发突出 ,创立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次再热发电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领先发电技术 ,比通例一次再热机组效率提高约3% ,二氧化碳减排约3.6% ,具有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等优势。2015年6月 ,哈锅研制的中国首台世界最高参数的66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锅炉在华能安源电厂顺利投运 ,主汽压力抵达32.45兆帕 ,主蒸汽温度605摄氏度 ,一次、二次再热汽温均抵达623摄氏度高效运行参数 ,开启了我国乃至世界火电机组高参数二次再热新时代。


平稳运行一年后 ,安源二次再热机组性能考核试验传来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单 ,各项指标均优于包管值。1号、2号机组锅炉效率划分为94.61%、94.34% ,均高于包管值93.8% ,机组供电煤耗比通例一次再    热超超临界机组低约20克/千瓦时;氮氧化物排放划分为219毫克/立方米、216.5毫克/立方米 ,均低于包管值。1号、2号机组锅炉效率相关于包管值划分提高了0.81%及0.54% ,标记着两台机组供电煤耗比包管值再降低了2.64克/千瓦时、1.77克/千瓦时。


近年来 ,哈锅紧跟国家节能减排要求 ,超前预判 ,在行业内率先自主研发了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 ,填补了我国技术空白。目前 ,在全国14个二次再热项目中 ,哈锅拿到7个项目 ,市场占有率50%;已投运6台机组 ,其中4台为哈锅产品 ,已投运占比66.7% ,两项指标均为行业第一 ,对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作出了积极孝敬。

百万千瓦二次再热技术国际领先

哈锅研制的更高参数华能莱芜电厂100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塔式锅炉是目前世界最高参数、环保指标最优的百万二次再热锅炉 ,主蒸汽压力为32.9兆帕 ,主蒸汽温度605摄氏度 ,一次、二次再热汽温均抵达623摄氏度 ,设计发电煤耗为256.16克/千瓦时 ,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唯一抵达623摄氏度运行参数的百万千瓦二次再热锅炉 ,刷新了二次再热锅炉蒸汽    参数和机组效率世界纪录。随着莱芜电厂百万机组的顺利投产和参数创优 ,标记哈锅二次再热发电技术水平抵达了新的高度 ,再创世界之最。


与安源二次再热项目类似 ,该工程同样接纳了烟气再循环系统 ,能够灵活调理再热气温 ,包管再热气温负荷规模大 ,适合调峰运行需要 ,使机组在低负荷运行时也有优异经济性;接纳全炉膛数值模拟盘算 ,精确剖析燃烧系统及炉内烟气流场 ,结合烟气再循环运行方法 ,实现高效低氮燃烧 ,机组越发高效节能环保。该锅炉创立了“水压试验压力最高、从水压试验到机组燃烧吹管用时最短、从并网发电到完成168小时试运用时最短”等多项纪录 ,机组运行稳定 ,树立了世界火电设备制造史上新的丰碑。


“近年来 ,哈锅自主研发的燃用准东煤35万千瓦超临界锅炉、燃用高碱煤66万千瓦超临界锅炉、66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100万千瓦品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塔式锅炉等科技结果经行业鉴定均抵达国际领先水平 ,引领了行业技术生长。哈锅将继续加速科技立异程序 ,为国家电力事业的生长作出更大孝敬。”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彦军如是说。(文章来源:中国电力报  宣布时间:2016年11月24日   中国电力报记者于海江 通讯员邱慧玲  许显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