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舆论针对国企的批评越来越多,并且海内外的批评似在合流。除了批评国企“垄断”、“受到国家支持”、“人为高”以外,另有人提出国企应当“私有化”、“退出竞争性领域”等很是具体的要求。
大大都批评都不是毫无凭据的,但这一批评潮的最终指向本报决不赞同。我们认为国企应当不绝经受批评的洗礼,不绝获得市场标准、社会道义标准和国家利益标准的进步,但我们阻挡为国企画地为牢,剥夺它们的生长权。国企应被置于公正的市场竞争情况中,由中国越来越开放的大市场决定它们的命运。
社会舆论也应公正看待种种所有制企业,在中国很庞大的历史及现实元素中摸索“公正”的坐标。要切忌以西方目今的企业结构为理想状态,倒推什么是中国今天应有的“公正”。事实上,西方企业有其自身的结构问题和品德危害。
对国企的剖析应从知识,而非某个理念出发。这些知识包括:今天中国的国企已同二三十年前大纷歧样,它们不再是大锅饭体制下的一口口“大锅”,竞争机制与现代治理体制在国企里已概略成熟。在企业之间,国企加入的竞争也很猛烈。许多国企已成为在海内外都不逊色的真正市场主体。
国企照旧公有制在中国继续保存的载体,它们的纳税体现远远好于民营企业,对尽社会责任不讨价还价。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它们对社会公共利益通常接纳积极配合的态度。它们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但它们比民企更忌惮舆论,民众对它们的批评比对非国企的批评管用得多。
国企一旦垮掉对今天的中国是不可思议的,民企现在尚单独担负不了中国走向世界前沿竞争位置所必须蒙受的艰难任务。历史上的崛起国家也都有国有企业不可替代的孝敬,如果今天中国对国企“自废武功”,西方诸国必将集体松一口气。
虽然国企的问题不少,就像民企也有问题,以及我们这个国家就“很不简单”一样。国企领导层还未完全挣脱官本位体系,糜烂的失事率不低,对外不敷透明等,都须经历厘革。有的超大型国企还遭遇世界至公司常面临的垄断质疑,这个问题须与民众认真相同。
在政府公信力泛起亏空确当下,国企和中国官方似乎在相互拖声誉的后腿。打造不但在市场上强大、并且社会信任度高的一批国企,应当成为中国政府重建公信力的战略性突破口。
绝不摆荡地牢固和生长公有制经济,同时绝不摆荡地生长非公有制经济,这“两个绝不摆荡”不是临时国策,而应当是长期的,不因任何蛊惑而轻易偏向一头的。目前一些舆论的批评长时间集中在国企身上,这同中国人民的基础利益背道而驰,全社会应当对之警觉,重新站回到种种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持中位置。
中国高速生长是种种所有制企业都获得了快速生长的结果。民营企业革新开放以来从无到有,呈井喷崛起之势。而仅仅十几年前我们还为国企的大亏损面忧心忡忡,它们整体上走向盈利,中国求之不得。一些舆论为什么突然因国企的成绩生气甚至恼怒了,这难道不奇怪吗?
国企当自省,舆论当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