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环球官网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承载民族工业希望 彰显中国动力风范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企业 ,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与风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再起的中国梦孝敬力量

中国制造加速重塑新优势 以新姿态融入全球制造业竞争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量:

宣布时间:2016-08-01

新近宣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 ,中国制造正在悄然爆发积极变革 。

国家统计局效劳业视察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宣布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0% ,位于临界点 ,这是制造业PMI自今年3月份跃升至荣枯线上方以来 ,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值或与临界值持平 ,标明制造业总体泛起生产平稳态势 。其中尤为可喜的是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长加速 ,PMI划分为51.3%和51.1% ,高于制造颐魅整体平均水平 ,并且进入二季度以来呈加速生长趋势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1月到5月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工业总体坚持平稳增长 。同样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继续坚持较快增长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划分抵达12.1%和32.5% 。

总体企稳回升、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端制造引领作用增强 ,是我国制造业上半年的运行特征 ,标明制造业结构调解、动力转换、转型升级正在有序推进 。

毫无疑问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 。历经30多年的快速生长 ,中国已然成为最大的“世界工厂” ,从打扮鞋帽到电子产品 ,中国制造的商品遍布全球 。中国制造在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生长的同时也成为增进世界经济生长的重要力量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 ,兴旺国家开始重新审视生长实体经济的意义 ,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一些生长中国家也在加速谋划和结构 ,积极加入全球工业再分工 ,承接工业及资本转移 。我国制造业面临兴旺国家和其他生长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低于欧美的单位劳动生产率和高于东南亚的制造本钱 ,欺压“中国制造”必须要尽快找到新的发力点 ,重塑竞争新优势 。

2015年5月 ,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 。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纲要性文件 ,《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立”“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之路 。

在新的全球工业竞争花样下 ,中国制造的优势何在?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如何实现?

世界第一的制造业规模 ,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强大的综合配套能力 ,亿万高素质的制造业雄师 ,载人航天、超等盘算机、高铁装备等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工业和主干企业 ,以及13亿人的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这些仍然是中国制造在全球工业链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职位 ,是中国制造连续生长的动力 ,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

从久远看 ,中国制造的优势不应体现在低劳动力本钱上 ,而应是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和积极推进技术立异、商业模式立异 ,实现质量增进和本钱优势的双重提升 。从劳动密集型到低端加工再到中高端输出 ,如今的“中国制造”不再是以往低附加值、粗加工的低价产品 ,而是具备自主产权、精细制造的高性价比产品 ,资本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产颐魅正在成为中国制造加入全球竞争的主要环节 。而这正是中国制造近年来的巨大变革 ,也是未来中国制造的出路 。

另一方面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工业厘革 ,形成新的生产方法、工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这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立异生长迎来重大机缘 。

由此 ,中国制造不可因“大”而固步自封 ,更不可面对压力而妄自浅薄 ,必须全面、客观、清醒地认识中国制造的优势、缺乏以及所面临的内外情况 ,加紧战略安排 ,固本培元 ,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加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立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

欣慰的是 ,中国制造已经在行动 ,依靠立异驱动全面提高生长质量和焦点竞争力 ,依托“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 ,已成普遍共识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引下 ,一系列相关政策步伐密集出台 ,支持力度之强大、指导偏向之明确、任务目标之具体 ,前所未有 。全社会凝神聚力 ,配合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气氛已然形成 。

工业和信息化部调研显示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 ,工业机械人、3D打印机等新装备、新技术在以长三角、珠三角等为主的我国制造业焦点区域的应用明显加速 。大数据、云盘算、物联网等新的配套技术和生产方法开始获得大规模应用 ,海尔集团、沈阳机床、青岛红领在智能制造上的探索已初有结果 。华为、三一重工、中国南车等中国制造以领先技术和全球视野打造国际品牌 ,已稳步进入到全球工业链的中高端 。

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技术革命的结果 ,中国制造正在迸发出新的活力和动力 ,以新姿态积极融入到全球制造业竞争之中 。

本文摘自:《经济日报》

TOP
网站地图